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2025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发展报告》发布 珠海人才竞争指数位居前三

2025-07-08 09:49:19 珠海特区报
A- A+ 870

7月7日,基于产业大数据和人才供需大数据,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联合智联招聘发布《2025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发展报告》,围绕大湾区全产业、重点产业,分析人才供需两侧的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湾区招聘职位数占全国总招聘职位数12%,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

报告指出,在今年以来大湾区招聘需求中,重点产业占比较高。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占比相近,分别为8.0%、7.9%,凸显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产业优势;大型设备/重工业、加工制造、汽车等合计占比约为8.5%,集中体现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立区”的战略导向。

从大湾区产业人才需求变化来看,现代服务、先进制造等行业发展较好,养老/看护领域需求增长达28.9%。

具体来看,上半年,现代服务业中养老/看护、居民服务增长突出,招聘职位数分别同比增长28.9%、13.9%。物联网、人工智能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分别为14.7%、5.6%。先进制造业中,工业自动化招聘增长6.6%。此外,现代物流中的交通/运输(12.8%)、物流/仓储(11.1%)招聘也稳步增长,凸显出大湾区高效物流体系的优势。

总体来看,大湾区的流入人才与区域重点布局的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招聘需求高度契合,产才融合程度较高,体现出区域产业与人才结构之间的良好匹配。

报告数据显示,大湾区各城市人才竞争梯度分化明显。今年以来,大湾区的竞争指数为27.0,深圳的竞争指数以35.0居首,广州31.1紧随其后。深穗两地作为大湾区的经济核心引擎,凭借在高薪岗位、创新产业与城市能级上的优势,对人才形成强吸附力,就业竞争也相对激烈。珠海竞争指数达到19.6,位于深穗之后,居第3位。

报告分析指出,大湾区产业人才供需匹配呈现以下特点:大湾区青年人才磁吸效应显著;流入人才从业背景与重点产业布局相呼应,产才融合度高;核心城市人才竞争激烈,支点城市纳才空间充足;汽车行业人才竞争温和,高端技术人才、一线工人缺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