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一个传奇 科技重奖背后的“人才方略”

2025-08-26 09:37:57 南方日报-珠海
A- A+ 209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大潮涌珠江。回望45年发展之路,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更是一部精彩纷呈的人才奋斗史。

上世纪90年代,珠海首开全国重奖科技人才先河,迎来了求伯君、雷军、史玉柱等“92黄金一代”。45年来,珠海将尊才爱才惜才的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城市人才净流入率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从百万重奖科技人才,到为人才立法、让科技人员技术成果入股,珠海引领了尊重知识、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时代风潮,在人才发展史上创造了多个“全国率先”。迈向新时代,引才聚智的特区“人才密码”仍在迸发新的活力。

首开先河

科技重奖引人才东南飞

在许多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的珠海,拥有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而轰动全国的“百万科技重奖”,则是最为记忆犹新的话题。

1992年,珠海石破天惊地在全国首次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政策,奖励是一辆汽车、一套住房和高达百万元的奖金。在当时,极少数科技人员能凭科技劳动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这是中国科技奖历史上空前的一次。

那年3月,珠海首届科技重奖的颁奖大会举行,在沸腾的欢呼声和掌声中,迟斌元、沈定兴和徐庆中成为了科技百万富翁,珠海一时间聚集了全国的目光。

那一年,从浙江南下创业的陈利浩坐在台下观礼,他暗下决心,总有一天他也会站在领奖台上;史玉柱将巨人高科技集团迁到珠海;雷军到珠海金山公司总部实习,成为金山的第6名正式员工。

1994年,在第三届“科技重奖”颁发时,陈利浩如愿站上了领奖台,随后他在珠海创办了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远光软件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企业管理、能源互联和社会服务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这样的激励与荣誉,让创业的“种子”在许多科技人才心中激荡。“当时每天都有从全国各地雪花般飞来的信件和科技项目。”原珠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卓家伦回忆说。

据不完全统计,在实施科技重奖后的三年里,共有23000名科技人员、8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要求到珠海,5000多人次携400多项科技成果来珠海洽谈合作,吸引投资8亿多元。

科技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盛景,为珠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那个时期成立的金山、远光、丽珠等企业,而今也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行业“领头羊”。

引育并重

人才新政加码展现“强磁力”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交口相传的影视作品台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当改革开放大潮逐渐向内地推进,各地对于人才激励的政策争相出台,单一“物质奖励”对于人才的吸引力随之减弱。这也意味着,珠海招贤纳才的方法论要迭代升级。

进入千禧年,珠海意识到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性,随即采取市校合作的方式兴办大学园区。2001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纷纷在落户,或兴办校区,或建立产学研基地,为珠海创新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事业是人才的“强磁场”。2010年,黄领才举家南下,在珠海牵头研发“鲲龙”AG600;同一年,港科大博士张云飞毅然来到珠海,创办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海上无人船艇“无人区”赛道。

从研发到创业,奋斗之路都是“从0到1”和艰苦卓绝。如今,云洲智能已成为全球无人船行业“引领者”;鲲龙AG600上天入海,成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黄领才和张云飞的故事,正是珠海不断以大产业、大平台、大院所吸引人才的缩影,这也为珠海参与国际高端产业人才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珠海人才发展进程中,“珠海英才计划”新政发布,也在各地“抢人大战”中展现出了竞争力:2018年,号称“史上最优”珠海英才计划以“送票子、送房子、送户口”的超强新政揽才,掀起全球人才来珠热潮。

几年间,一批批高素质的海内外创业人才齐聚珠海、共创新业。留美博士胡颖哲来珠创业,带领研发团队成为国际一线品牌芯片供应商;韩国留学归国人才冷钢来珠创业,成为医美敷料领域的一匹“黑马”……

人们用行动“投票”城市,自2017年起,珠海连续多年保持年均增长10万人的人口高速流入。

双向奔赴

用一流人才环境引凤来栖

45年风华变迁,昔日小渔村正蝶变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在珠海振臂高呼要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我们不禁深思:这座城市需要何种人才?如何留住他们?

2022年,珠海推出产业“人才十条”,提出要将资金和项目往重点产业倾斜,同时还将人才评定权下放给用人主体,也就是“人才适不适用,市场说了算”;2025年,珠海推出新来珠青年人才住房“一免两减”新政,被视为全国综合力度最大的青年人才保障住房新政。

人才新政是城市引才风向标:今天的珠海更加重视产业引才、精准引才,也倍加重视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

从吸引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来横琴瞄准类脑智能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到为全球首款基础智能体Arki One创始人曾晓东提供创业平台,面向ToB端企业研发多领域AI产品,顶尖人才和产业人才纷至沓来。

“珠海毗邻港澳,我们可以便捷地链接海外,而且珠海提供的人工智能算力支持远超其他城市,大幅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曾晓东说。

从金字塔尖的顶尖人才到敢闯敢试的青年人才,围绕产业链聚集的人才链版图越来越清晰。而针对扎根于此的青年人才,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交友还是住房,珠海善于倾听,更敢于破题。

如今,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珠海提出新来珠创业就业的青年人才,可享最长三年周期的“一免两减”住房保障,即第一年免费住、第二年租金三成、第三年租金减半。3年内,珠海将储备不少于3.6万套专用房源。

聚焦教育、医疗等“刚需”问题,珠海每年提供上万个人才“关键小事”服务资源名额,为人才免除后顾之忧;每到重大节日,珠海还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名义慰问全市人才,通过致送节日贺卡、举办人才茶话会等形式加强人才联系服务,全力营造尊才爱才敬才良好氛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珠海经济特区的人才发展史,在新时代征程中仍在迭代、成长。

■大事记

1992年

珠海冲破长期以来科技奖励制度“重精神、轻物质”的禁锢,在全国首次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百万重奖。

1999年

珠海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在全国率先出台《珠海市技术入股与提成条例》,首次将技术入股写进地方性法规,建立和完善了技术成果入股提成的激励机制。

2013年

珠海发布人才工作条例,这是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颁布之后的第一部地方性人才立法。

2016年

《珠海经济特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实施,在“技术入股”基础上,增加包括研发技能、管理才能等在内的“人力资本入股”。

2018年

重磅引才新政“珠海英才计划”发布,由16条举措组成的人才新政含金量高、保障力足、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全国首创给连续工作十年的人才赠送住房50%产权。

2020年

“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启动,斥资百万元奖励创新人才或团队项目。

2022年

珠海发布《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提出人才资金、人才项目将向重点发展产业倾斜,大力支持企业充分享有人才选用自主权。

2025年

珠海发布“一免两减”新政,为新到珠海创业就业青年人才,提供最长三年周期的“一免两减”住房保障,即第一年免费住、第二年租金三成、第三年租金减半。

■问策

广东省博士博士后人才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厚明:

打好城市三张牌 建设宜业新珠海

珠海因人才而兴,始终视人才为珍宝。被DeepSeek评为中国最宜居城市,珠海如何将城市的“宜居”优势,高效地转化为“宜业”优势,打造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人才生态,我认为重点是打好三张牌:

一是重点打好“港澳牌”。这是珠海最大的王牌,充分发挥“5分钟到澳门、半小时到香港”区位和珠澳合作的独特优势,编织“全球化引才网络”。借助澳门作为中葡平台和自由港的优势,在澳门设立“珠澳国际人才创新中心”,打造“澳珠极点”离岸创新中心,将其作为吸引葡语系国家、欧盟乃至全球人才的窗口和跳板。充分发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制度和平台优势,打造国际科学家智慧交流、思维碰撞的高能级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平台。

二是着力打好“青年牌”。珠海一直着眼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让青年人“居住无忧”“创业无忧”“成家无忧”。重点聚焦博士、博士后,打造全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友好型城市:在提升安居、子女教育等个人服务温度的同时,提升服务博士、博士后等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深度专业化能力,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社会协同”;聚合资本、产业资源、项目打磨、市场等各类资源要素,打造最懂博士、博士后创业的“超级孵化器”;依托三所985大学、一所211大学等丰富的人才和科研资源,建立更早期发现青年人才创意的机制,让更多创意“扎根珠海、破土成林”,将其变成青年人才创意实现的“终点站”而不是“中转站”。

三是着力打好“转化牌”。从“普惠性政策吸引”转向“战略性产业聚焦”,进一步聚焦到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海洋经济等几个最有基础、最有潜力的赛道,深度挖掘珠海成果转化的应用场景,以“场景招引”代替“政策招引”;设立“场景开放基金”,每年定期遴选真实产业场景,提供场景测试补贴,吸引人才项目落地。探索建立科技研发的企业社会化运作机制,常态化挖掘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需求—成果动态匹配智能系统,打造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和工程师的对话平台。联合港澳资本,设立专注于面向科学家的成果转化基金和早期人才项目的风险投资基金,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企业“第一桶金”的问题。以务实举措为广东建设人才强省注入“珠海动能”,让人才与城市共成长。

■数读

2024年,珠海新引进各类人才约7万人、全市人才总量超90万人,获评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珠海为创业青年提供面积达200平方米、精装修、每年仅收1元租金的“1元创业空间”,提供最高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给予最高1亿元的创新创业团队资助

今年,珠海推出新来珠青年人才住房“一免两减”政策措施,年内供给7000套房源,让青年人才“居住无忧”“创业无忧”“成家无忧”

珠海聚焦人才“关键小事”,设立人才及家属就医便利通道,每年向人才提供6000余个三甲医院健康体检名额;畅通人才跨境流动,共为2200余人办理长期多次往来港澳人才签注